•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Why We Kiss: The Science of Sex

 

Pecking, smooching, Frenching, and playing tonsil-hockey—there are as many names for kissing as there are ways to do it. Whether we use it as an informal greeting or an intensely romantic gesture, kissing is one of those ingrained human behaviors that seems to defy explanation. Its many purposes—a blow and peck for good luck on dice, lips to ground after a rocky boat ride, kisses in the air to an acquaintance, and the long slow smooches of Hollywood—have different meanings yet are similar in nature. So why is it that we love to pucker up?

 

A Kiss Isn’t Just a Kiss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4 Sun 2010 04:45
  • 密碼文章 最近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自大狂的變態人格
 
你還是把那玩意兒整個設計出來讓大家笑一笑吧
 
某個人告訴我他自己觀察出一個很好賺錢的方法,好像很了不起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在舊書攤買到的一本超棒的書:
我知道為什麼之前一陣子會對某個認識沒有很久,叫我怎樣怎樣的,想起來就覺得噁心討厭的某個人
那麼反感了!
很明顯,他想對我情緒勒索....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喪心病狂”義釋

  “喪心病狂”,源自《宋史·范如圭傳》中范如圭說的一句話:“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面對賣國求榮的秦檜,范如圭義憤填膺,當面痛斥,歷代引用,遂為成語。

  “喪心病狂”,用於形容
極度的精神病態。喪心者,心智全失以至無心無肺;病狂者,病極而瘋狂。在喪心病狂之前,原本有心有肺,因此得此病者自然不是植物,必為動物。而動物又分為兩類。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有人愛我嗎?” – 談自我價值感

如果你對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的話題有興趣 你一定聽過 自我價值 的觀念.  “自我價值感 自我形象” (self image) 不同, 自信心” (confidence) 也不同.  自我形象是指自己在自己心中的形象 隨著這個形象 我們會給予自己一個像標價一樣的評估, 這就是本文所要提的 自我價值感” (self esteem.) 它和自信心不一樣. 自信心和能力有關. 也許你在數學理解力上很有信心, 在唱卡拉OK上卻沒有自信.  “自我價值感 卻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價值的肯定 而這肯定是必須來自人際關係 以及一個人和上帝的關係.  

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常常受外界的因素影響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當下的 感受 客觀因素有利於他們的時候 他們就感覺很好 但好的感受通常都不持久. 別人一個無意的眼神, 生活中一些不可控制的事情 都有可能奪走他們的好心情.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向來被大眾忽視的人類需求:孤獨,或獨處的需要。渴望獨處絕對是正常的,特別是有特殊才華促使你獨處時。

孤獨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愛情的條件:親密關係的哲學
內容簡介
愛情的條件:親密關係的哲學

以「無情調」的愛情觀點,剖析「非理性」的激情渴求。
然而,「永恆的愛」並非不可企及。

人天生需要愛與被愛。
愛情,是生命中少有的能夠令人為之雀躍、神奪的樂事;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真愛是什麼?(網路分享文章

 

上週,一個陷在兩難愛情的男子問我,怎樣才叫他的真愛,如何取捨? 


我想了想,說:『哪個人讓你相處起來快樂自在,哪個人可以讓你大小事情分享不擔憂對方會反對或介意。哪一個人會在你宣洩情緒的當下馬上傾聽且安慰,讓你自然放下身段的述說自己的缺點。』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輕的時候,對於感情都有很大的憧憬,不單單只是愛情,任何付出、都會期待,期待得到某種更好的對待、或者被感動萬分、以及被感謝萬分;在付出的時候、往往期待某一種得到,接著我們也許會跌跌撞撞、歷經幻滅與成長、然後學會對感情不信任,我常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就是無論我被傷害多少次,我都會給第一次認識的陌生人,一個信任的機會,如果因此不相信感情,那麼你就輸了也太不值得了!第二句話,就是,我不是為了得到才付出的,無論誰對我如何,我只付出、我想要付出的東西,如此而已;這樣並不可憐,相對的,我想走、就離開、很公平。

「像你這樣的人很奇怪。」這樣的形容對我來說,一點也不訝異。

尤其,形容我對於感情的想法。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載] 〈全球觀測站〉打是情罵是愛? 少年仔會錯意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ug/12/today-family1.htm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而且嫉妒是一種病,患此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寧。
  
  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譽、成績、進步的不服氣、不友好,有時甚至產生敵對情緒。嫉妒心是
由一種想保住自己的優越地位而極力排除他人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造成的。具有這類心理的人不能接納別人的缺點,也不能接納別人的優點。嫉妒心理若滋長,會嚴重阻礙自己的精進,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比如,受嫉妒心的驅使,往往會對同修的進步產生反感,把同修的幫助當成對自己的譏諷、打擊,嚴重時還會產生報復心理:“我好不了,你也甭想好。”並進而採取行動惡意為難、中傷好友。這不僅破壞了同修之間的友誼,而且會給集體帶來不良影響。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代人為什麼焦慮?

阮一峰 發表於 20090813 | 分類:首頁 -> 檔案 -> 讀書

 簡單說,因為他是消費者。

 具體的邏輯推理是這樣的:

 1.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富裕社會Affluent Society),物質極大豐富,大部分的生產力都被用來生產消費品。

 2. 富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依賴于大量的商品不斷被生產出來,然後被消費掉。

 如果生產和消費停滯,富裕社會就會崩潰。

 3. 為了促進消費,就必須鼓勵每個公民進行消費,必須把消費變成人的本能和欲望。

 4. 各種組織和政府,通過宣傳工具,傳播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刺激人的欲望。

 5. 最終,大多數人感到,活著的目的就是消費,而且消費得越多越好,這個社會鼓勵多消費的人。

 一旦你不消費或者無力消費,就會被排擠到社會的邊緣,受到其他人的鄙視。這就造成了富裕社會中,個人的緊張和負擔。

 所以,這就是現代人焦慮的根源。一方面,內心的欲望和外界的壓力,都要求他更多地消費,另一方面他又感到經濟條件的限制,充滿了對失去消費能力的恐懼。

=======================

 我是在一本叫做《訪美觀感》的書中,看到上面這段推理的。

 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了一個赴美考察團,成員包括宦鄉、宋一平、費孝通、錢鍾書、李新、趙複三等。回來之後,就出了這樣一本書,講述對美國資本主義的認識。

 在此書第19頁,考察團報告說,美國學術界正流行馬爾庫塞,此人認為,美國已經進入富裕社會,美國人民被異化,成為消費工具,個人普遍存在緊張和負擔。儘管美國心理治療十分普遍,但是人們的心理緊張壓抑,其根源在於社會,並不是所謂心理治療能消除的。這被稱為由社會結構轉化為個人心理結構的真正矛盾。

 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

 (完)  

fidodido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